山西金迪项目管理研究院有限公司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科技部 自然资源部 关于组织开展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

日期: 2018-12-13
浏览次数: 182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182
发布日期: 2018-12-13

农市发〔2018〕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牧、农村经济)、畜牧、农垦、渔业厅(局、委、办),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科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长白山森工(林业)集团公司: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的部署,根据《农业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科技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关于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农市发〔2017〕3号)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的具体要求,在各地争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基础上,经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研究决定,组织开展2018年“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下简称为“中国特优区”)申报认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主导品种选择。各地要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对重点品种(类)和区域布局的总体要求为指导,立足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充分挖掘资源文化优势,综合考虑市场消费需求,统筹兼顾粮经产品、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和林特产品等五大类特色农产品,自主选择特色主导品种,科学合理申报特色鲜明、优势集聚、产业融合、市场竞争力强的中国特优区。

(二)创建区域布局。原则上以县(市、区,林区,垦区)为单位申报。区域内特色主导品种相同、获得同一地理标志认证(登记)的地级市可单独申报,地级市区域内的部分县(场)也可联合申报。联合申报的地区须加强规划引导,按照相关规定,有效整合区域内财政、土地、环境、水利、金融、科技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构建起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统筹好中国特优区内产业链条建设,实现产业持续均衡发展。

(三)申报基本要求。拟申报的中国特优区,应符合《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认定标准》(农市发〔2017〕8号)中的创建条件,并达到以下要求。一是特色农产品质量效益竞争力突出。产业资源特色鲜明、品质优势明显、生产历史悠久,是当地前三大特色农林主导产业之一。产品市场认可度高、特色主导产品产量在全国同级别地区位居前列,在国际上具有较强代表性和竞争力。二是市场培育与品牌建设有力。产业发展规模适度,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协调推进,特色主导产品市场供销稳定,市场主体创新能力强,市场管理机制健全,拥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林)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三是推进措施务实具体。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特色产业发展,在产业支持保护、持续发展、金融政策、价格机制和品牌创建等方面措施有力,取得较好成效。四是引领示范作用突出。在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科技支撑体系、品牌建设与营销体系、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示范作用明显,对特色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五是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发展政策要求。特色农产品种养要符合农业、森林、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等法律法规,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要求。

二、申报安排

(一)申报数量。根据中国特优区的重点品种(类)和区域布局,此次申报数量为127个。在充分考虑各地农业综合区划、种养传统、生产规模、产业基础及发展潜力等因素基础上,确定了分省申报控制数(附件1)。

(二)申报程序。省级特优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省中国特优区申报工作的统筹安排和组织协调,省级农业和林业部门牵头,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科技、自然资源等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地方政府自愿申报,省级特优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遴选,经省政府同意后统一上报。计划单列市计入本省指标,由所在省统筹安排上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长白山森工(林业)集团公司纳入有关省指标,直接报送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三)申报材料。中国特优区申报主体需填写《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申报书》《2018年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基础数据表》(附件2、附件3),并提供创建工作方案及证明材料。省级特优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填写《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申报信息汇总表》《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联系表》(附件4、附件5),明确推荐顺序,并将纸质材料一式六份(加盖公章,每部门3份)及电子版于2018年9月15日前报至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三、认定管理

(一)专家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将组织成立中国特优区认定专家委员会,开展中国特优区的评价认定、指导咨询以及绩效考核等工作。

(二)认定标准。围绕中国特优区的内涵与主要特征,从资源环境、生产传统、产业发展、市场品牌、保障措施五个方面,制定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中国特优区认定标准。

(三)评审公示。为确保评审结果公开、公平、公正,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组织中国特优区认定专家委员会根据中国特优区认定标准,对各地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提出中国特优区认定建议名单,并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林业网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四)发布反馈。公示无异议后,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联合发文予以认定。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省级特优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自愿原则,组织做好申报工作。

(二)严把材料质量。各省级特优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要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重点,择优选择品种和区域,严格审核申报材料,确保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按时报送材料。各省及垦区、林区要迅速组织开展申报工作,严格按照申报控制数确定推荐名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送。对于数据不实、材料不全或滞后报送的将不纳入本次申报认定范围。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乡村振兴投资 需求摸底和2019年中央农业建设投资 计划草案编报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委、局、办),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部直属单位:

按照我部有关工作安排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要求,现就做好乡村振兴投资需求摸底和2019年中央农业建设投资计划草案编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央1号文件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等规划,围绕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改善、农村人才建设和加强乡村振兴政策创设,推动财政投入持续增长,鼓励吸引金融投入和社会投资,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创新投资方式、提高投资绩效,加快构建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相协同、财政资金与金融信贷资金相结合、基本建设投资与财政专项资金相配套的农业农村投资新格局,切实发挥投资对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性作用,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摸清投资总体需求。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需求,聚焦重点建设领域,摸清各地投资总体需求,为谋划乡村振兴重大工程奠定基础。

(二)突出补短板强弱项,强化基础性战略性投入。重点解决跨地区、跨流域、跨行业和涉及大宗农产品总量平衡、重大布局的建设需求,强化薄弱环节和短板领域建设,发挥政府投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功能。突出加强对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精准扶持,激发精准脱贫内生动力。

(三)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各类资金协同使用。加强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财政资金与金融信贷资金、基本建设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统筹协调,适当打破行业系统界限,跨行业设置重大投资专项,持续做大单体项目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整体效益。

(四)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农业农村投资管理机制。适应机构改革要求,适当简化投资管理环节,理顺农业农村投资管理程序和权限划分,逐步建立覆盖全程、分级负责、多方参与和在线化的投资管理机制,提高农业农村投资管理效能。

三、开展乡村振兴投资需求摸底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部门强化与有关部门沟通对接,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改善、农村人才建设等5个方面,全面摸底本地区乡村振兴投资需求,努力摸清“政府投资+金融信贷投资+社会投资”用于乡村振兴的需求底数,填写2018—2022年乡村振兴投资需求摸底表(见附件1)。

(一)农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摸底粮食产能提升工程、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农业绿色发展工程、农业生产安全保障工程、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工程投资需求。

(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围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摸底农村危房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河塘清淤、村庄建设与改造)等投资需求。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摸底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改造、农村公路建设、农村用能、农村通讯设施等投资需求。

(四)农村公共服务。围绕推进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摸底农村卫生医疗、农村教育、农村文化、农村体育、农村社保、农村养老等公共服务投资需求。

(五)农村人才建设。围绕构建促进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兴业,摸底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乡土人才、高端人才引进等投资需求。

以上投资需求,请尽可能细化,并分解为政府投资、金融信贷、社会资本3部分,综合反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资金需求。

四、编报2019年中央农业建设投资计划草案

按照有关规划明确的区域布局、建设内容和支持方式,结合本省(区、市)、本单位实际,提出2019年中央农业建设投资需求建议,并填写中央农业建设投资计划申报表(见附件2)。

(一)重点支持领域和方向

1.粮食产能提升工程。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关于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统筹考虑原高标准农田建设渠道,重点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的高标准农田、东北黑土地保护和轮作休耕。在建设方向上,高标准农田支持千亿斤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天然橡胶基地、原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高标准农田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原国土资源部门的农田整治、原水利部门的小农水工程,以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节水农业、地下水超采治理等;东北黑土地保护支持黑土区坡耕地农田保护设施、肥沃耕层构建、节水灌溉设施、智能化配肥站和耕地质量监测站点建设;轮作休耕支持轮作休耕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2.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按照《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6—2020年)》《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农业部直属单位中长期基本条件能力建设规划(2017—2025年)》,主要支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现代种业提升、数字农业农村和农业农村部直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方向上,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支持重大农业科学工程、重点学科实验室、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和科学试验基地等;现代种业提升支持种养业种质资源保护库(圃、场)、育种创新基地、国家品种测试站和制(繁)种(苗)基地建设;数字农业农村支持数字农业建设试点、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农业资源环境生态监测体系、农业农村部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部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有关部直属单位改善科研用房和仪器设备条件,完善安全保障、节能环保等配套基础设施。

3.农业绿色发展工程。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工程建设规划》《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2016—2020年)》,重点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区、草原建设保护与利用等项目建设。在建设方向上,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粪污处理配套设施改造升级、区域性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和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水产健康养殖支持实施养殖尾水治理、生态健康养殖示范、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示范、养殖装备提升等;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支持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中面源污染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包括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农作物秆秸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利用试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有机肥替代化肥,兼顾资源利用的多样化和废弃物处理的不同方式;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区支持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采用菜单式方式,整体设计推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产地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补齐短板、创新机制;草原建设保护与利用支持退牧还草、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等草原保护与建设,包括建设人工饲草地、舍饲棚圈(储草棚)、围栏,改良退化草原,治理毒害草、黑土滩、岩溶草地等。

4.农业生产安全保障工程。按照《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5年)》《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18—2025年)》《农业生产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主要支持动植物保护提升、渔政渔港建设、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和农机安全保障。在建设方向上,动植物保护提升支持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诊断和防治及区域性农药风险监测等动植物保护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渔政渔港建设支持沿海中心渔港、一级渔港、渔政码头建设以及沿海内陆渔政执法船艇、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执法装备条件建设;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建设主要支持国家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中心、分中心、区域监测站和综合监测点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支持省级监管指挥调度中心和县级追溯点、区域执法站、风险评估实验室和主产区实验站,以及农业综合执法监管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农机安全保障支持区域性农机安全应急救援中心建设。

5.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工程。按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主要支持农产品初加工基础设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走出去”支撑建设、农机具存放保养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建设方向上,农产品初加工基础设施支持仓储、冷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设备购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支持产业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农业“走出去”支撑建设支持企业在境内建设与境外投资相配套的加工、仓储、物流渠道、联合研发中心等配套设施;农机具存放保养基础设施支持农机具停放场、库、棚及维修设施设备购建。

6.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程。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农业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农垦危房改造工作的意见》,主要支持垦区危房改造,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河塘清淤等。

(二)有关具体事项

1.科学确定编报规模。对已批准规划或工作方案的专项,依据规划年度任务提出2019年中央投资需求。对正在编制规划或工作方案的专项,原则上可比照今年本区域本单位投资规模提出2019年中央投资需求。此外,可根据实际需求提出其他属于中央事权范围、符合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具备工作基础的专项。安排地方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属于补助性质,各地对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的地方项目负主体责任。各地应结合财政承受能力、政府投资能力和本地区建设需求,根据中央补助标准和地方建设资金落实情况,合理申报投资计划。脱离当地实际、地方建设资金难以落实的项目不得申报,防止虚假申报、重复申报以及申报严重失信“黑名单”企业的项目。

2.强化投资绩效管理和日常管理。请各单位申报2019年投资计划时按专项填报绩效目标,不纳入专项安排的单个项目按项目填报。在申报投资计划时,应落实项目单位建设管理主体责任,对其中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项目,应逐一明确每个投资项目的项目单位及项目责任人(项目责任人为项目单位的相关领导),并随文件一并报送(打捆项目可不填);落实项目日常监管直接责任,应逐一明确每个投资项目的日常监管直接责任单位(对项目单位的财务或人事行使管理职责的上一级单位)及监管责任人,并经相关单位及监管责任人认可后,随文件一并报送。没有日常监管直接责任单位的项目,日常监管直接责任单位为项目单位行业主管部门。

3.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列入2019年度投资计划草案的项目,要切实履行项目组织申报和审批、核准、备案及城乡规划、用地审批等前期工作程序,加快前期工作进度,确保投资计划一经下达即可开工建设。要加强项目储备,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储备一批前期工作成熟、当前急需安排的重点项目,形成项目等资金、接续不断、滚动实施的良性循环,避免由于储备不足、质量不高造成资金等项目、资金“趴窝”。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体参与建设和运营农业工程项目的具体方式,切实发挥政府投资促投资稳增长作用,提高中央投资效益。要做好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填报入库准备工作,确保按要求及时入库。

五、总体要求

(一)高度重视摸底和编报工作。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农业主管部门和部直属单位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梳理本地区农业农村发展需求和本单位建设重点,切实做好乡村振兴投资需求摸底和2019年中央农业建设投资计划草案的编报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全面强化沟通衔接。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强化与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对接,协同开展投资需求摸底和投资计划编报等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要结合现行投资管理方式,主动与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衔接,协调落实地方配套投资,为项目落实创造有利条件。对主要由社会资本投资的项目,主动了解相关需求。

(三)按时报送有关材料。请各单位于7月5日前将2018—2022年乡村振兴投资需求摸底表、2019年中央农业建设投资计划草案及投资计划需求表、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绩效目标表(附件3)报送我部发展计划司和有关业务司局(各2份),同时通过“农业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日常工作/综合文档管理”上传电子文档。对2016年以来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项目,请各单位指导项目单位按月通过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准确填报项目进展(涉密项目按有关要求报送),项目建设进度和有关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将作为今后年度安排投资计划的重要参考。

联系人:何声卫 010—59192553

附件:

1.2018—2022年乡村振兴投资需求摸底表

2.2019年中央农业建设投资计划申报表

3.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绩效目标表

4.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绩效目标表填报说明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2018年6月24日


相关方案 / Solution More
  • 点击次数: 655
    2021 - 05 - 14
    近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山西省“十四五”新业态规划的通知。通知明确:深入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动能源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融合,积极发展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能源市场开放和产业升级,实现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在太原布局1个省域能源互联网中心,打造省级能源大数据平台,构建能源转型和碳达峰成果重大展示平台,培育综合能源服务、碳交易、辅助服务市场等新业态。挖掘需求侧资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用户实施需求响应,由 “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大幅提升山西省新能源消纳及需求响应能力,形成新能源和工业用户互利共赢、协调发展的局面。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加快培育第三方运维、点对点能源服务等绿色能源生产、消费和交易新业态。开发绿色能源衍生品,提供差异化绿色能源套餐。推进电力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建立完善公开透明的交易平台。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交易,鼓励能源生产与消费企业共同设立碳中和基金,发挥好山西国投绿色能源发展基金引导作用,加快布局一批绿色发电市场化项目,推动开展碳捕捉、碳封存科技研发和应用,推广普及绿色建筑、绿色生产、绿色出行。加快研发和推广高效洁净煤技术、煤炭深度转化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推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进清洁能源跨省消纳。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加快构建山西省绿色多元能源供给体系。开展“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优先发展新能源,利用存量常规电源,合理配置储能。结合电网调峰需求,组织实施一批不同类型的储能示范项目,开展“风电+光伏+储能”“分布式+微网+储能”“大电网+储能”等发储用一体化的商业模式。深入开展“新能源+电动汽车”协同互动智慧能源试点,结合山西省电动汽车等用户侧负荷资源和新能源发展趋势,探索构建“源(新能源)-网-荷 (电动汽车)-储(蓄电池)”协同运行的“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加快大容量储能技术研发...
  • 点击次数: 520
    2021 - 05 - 14
    吕科发〔2021〕11号  各县(市、区)教育科技局(科技服务中心、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直各有关单位、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驻市高校和科研院(所):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安排,按照省、市科技大会要求和《关于吕梁市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实施意见》的精神,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吕梁高质量转型发展。现就进一步做好2021年度吕梁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重点   2021年度市科技计划项目围绕实现“六新”突破,推进九大基地、生态环保和民生保障展开。“六新”包括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九大基地包括铝镁和特钢新材料产业基地、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和酒文化旅游胜地、“数谷吕梁”大数据产业基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基地、清洁能源基地、新型煤化工基地、黄河板块旅游目的地、名特优功能食品生产基地、大健康产业发展基地。   二、申报类别    1.高新领域重点研发计划。   2.农业领域重点研发计划。   3.社会发展领域重点研发计划。   4.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基地建设计划。   5.科技成果转化引导计划。   6.软科学研究计划。   7.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计划。   三、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要符合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引领、支撑和带动作用。   2.申报项目应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技术路线科学可行、资金预算合理规范。   3.项目申报按照《山西省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管理办法》(晋政办发﹝2016﹞52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4.项目经费预算...
  • 点击次数: 579
    2021 - 05 - 14
    各市工信局、财政局,各银保监分局:为支持我省重点新材料产品的产学研用合作创新与应用推广,构建新材料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创新生态,落实好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等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政策,经省领导同意,特制定《重点新材料产品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重点新材料产品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管理办法》 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银保监局  附件 重点新材料产品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支持我省重点新材料产品的产学研用合作创新与应用推广,构建新材料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创新生态,根据省委《关于加快构建山西省创新生态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为落实好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等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政策,规范保险补偿实施程序,加强资金管理,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重点新材料产品指我省新材料生产企业生产的符合产业政策导向,具备知识产权、具有技术优势、对国民经济发展和我省新材料行业技术进步有重要作用的新材料产品。首批次应用是用户在首年度内购买使用《山西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内的同品种、同技术规格参数的新材料产品的行为。用户在《目录》有效期内首次购买新材料产品的时间为计算首年度的起始时间。生产首批次新材料的企业,是保险补偿政策的支持对象。使用首批次新材料的企业,是保险的受益方。第三条 省工信厅、省财政厅、山西银保监局按各自职能负责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工作。省工信厅负责做好《目录》优化相关工作,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和审核,并向省财政厅提出保险补偿资金分配建议,指导地方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和政策执行,及时跟踪统计掌握项目执行情况和政策效果。省财政厅根据工信...
  • 点击次数: 333
    2021 - 05 - 14
    2021年5月7日,农业农村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1年)》,旨在切实发挥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作用,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投融资需求,汇聚社会资本力量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绿维对本《指引》进行深入解读。一、《指引》出台的背景和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除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外,还需要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更好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社会资本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2019年我国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低迷,2020年第一季度受突发疫情影响,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3.8%。社会资本作为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元素,在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超过八成,不仅能将人才、技术、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注入农业农村,更有利于加快建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当前,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呈现出投资主体更加多元、投资模式更加多样、投资领域更加广泛的态势。但同时,在政策、机制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现实困难,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稳定市场预期,畅通投入渠道,助力破解乡村振兴“钱从哪来”的问题。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亟需强化政策指导,提振投资信心,引导好、服务好、保护好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积极性。二、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重点产业和领域有哪些领域?目前,社会资本投资已经在农业农村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引导社会资本更加精准投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指引》梳理提出了13个重点产业和领域。包括:现代种养业,现代种业,乡村富民产,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新型服务业 ,生态循环农业,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农村人才培养,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农业建设,农村创业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对外合作。通过政府部门如何保证社会资本落地实施?三、政府部门如何保证社会资本落地实施?为保证社会资本实施落地,《指...
  • 点击次数: 349
    2021 - 05 -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部机关相关司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技术、模式、业态等创新和应用,现组织开展2021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试点示范内容围绕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聚焦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信息安全能力提升、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等方向,遴选一批试点示范项目,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增强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支撑,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二、申报要求(一)申报主体包括制造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科研院所、工业园区或其联合体,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较好的经济实力、技术研发和融合发展能力。(二)部机关相关司局推荐项目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项目原则上不超过10个;各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项目原则上不超过5个,且需经省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中央企业不占属地指标,可直接报送,推荐项目原则上不超过3个。工业信息安全能力提升方向各单位推荐项目原则上不超过3个,且不占上述推荐名额。推荐项目须按优先级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三)已列入前期试点示范的项目不可重复申报,在建项目不可申报。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方向不接收仅购买产品但未进行实质性合作的项目。(四)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试点示范申报书进行评审,遴选认定符合要求的项目开展试点示范。试点示范期为2年。三、进度安排(一)2021年6月30日前,部机关相关司局、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推荐申报项目。(二)2021年...
  • 点击次数: 345
    2021 - 04 - 29
    各市文化和旅游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批示精神,巩固和深化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成果,不断提升旅游厕所管理和服务水平,带动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整体发展,为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目标提供有力支撑,现将2021年旅游厕所革命重点工作通知如下:一、加强旅游厕所设施建设,确保厕位充足,布局合理(一)根据全省及各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对照旅游厕所国家标准(GB/T 18973)有关要求,安排好全年建设进度并监督实施,高质量完成建设计划。(二)未完成《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建设目标的市需在2021年补建完成。(三)利用好国家旅游发展基金和省内各级配套资金,加大单个厕所资金补助力度,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示范性旅游厕所(目前,省级配套资金建设任务为73座示范性旅游厕所,国家下达各省示范性旅游厕所建设任务待国家旅发基金补助资金和分配办法确定后另行通知),所有示范性旅游厕所需在2021年4月底前在“全国旅游厕所管理系统”中立项。二、大力推进旅游厕所标准化建设(四)积极参与、认真组织开展新标准学习和培训,确保旅游厕所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新标准相关要求和旅游厕所管理系统的管理应用。(五)为全省旅游厕所新标准达标评定相关工作积极建言献策,积极探索形成旅游厕所建管用的“山西模式”。三、持续推进旅游厕所数字化建设(六)加强“全国旅游厕所管理系统”使用和管理,对系统内相关信息开展全面核查,确保旅游厕所基础信息准确无误。指导A级景区开通“全国旅游厕所管理系统”账号,加强本景区旅游厕所信息管理。(七)继续推进旅游厕所电子地图上线工作。2020年标注率低于90%的市要抓紧完成标注,对如期未完成的标注任务要逐项进行原因分析,备注完成时限。2021年新建的旅游厕所需同时在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手机APP上进行位置标注(2021年春节前已在百...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咨询电话
0351-7553100
( 周一至周五 08:30-18:00 )
Copyright ©2018 - 2024 山西金迪项目管理研究院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